DPP數位產品護照,説的是什麽

by admin_ktouhfg3

Ecodesign for Sustainable Products Regulation(簡稱 ESPR)中推動的 Digital Product Passport(DPP,數位產品護照)—為什麼公司作為系統整合+AI/IoT 的顧問/開發商,要開始關注這個議題?


一、什麼是 DPP?

簡單來說,DPP 就像產品的「身分證+旅遊護照」,但用在實體產品上:使用數位形式來記錄並讓利害關係人(製造商、供應鏈、消費者、回收業者、監管機構)存取關於該產品的「誰、什麼材料、怎麼做、用到哪裡、最後怎麼處理」等重要資訊。

  • 它是一組「結構化的資料集合」,這些資料與該產品(或其零件/組件)有關,範圍預先定義好,並透過「唯一識別碼」+「資料載體」(如 QR code/NFC/RFID)連結實體產品與它的數位版本。 (cirpassproject.eu)
  • 它關注的重點不只是製造時,而是「從原料 → 製造 →流通 →使用 →回收/再用」整個生命週期。 (circularise.com)

二、為什麼 DPP 很重要?(意思/趨勢)

為什麼歐盟(及未來其他地區)推這個?這對你公司與你的客戶(製造業、系統整合)有什麼意義?

  • 透明化/可追蹤性:現在供應鏈越來越複雜,品牌或製造商要知道其產品用了哪些原料、從哪些供應商來、製造過程有哪些環節、最終怎麼處理。DPP 提供這樣的可視化資訊。 (blog.worldfavor.com)
  • 支持循環經濟 (Circular Economy):當產品可以被更容易維修、再生或回收時,它的價值被延長、資源被更有效使用。DPP 是支撐這樣機制的一環。 (circularise.com)
  • 法規/市場準入:對企業來說,如果要進入歐盟市場或符合未來的環保/設計規範,產品有 DPP 可能會成為一項必要條件。 (arbor.eco)
  • 品牌/差異化機會:在製造業、IoT 、AI 系統整合的領域,能夠提供「智慧+可追蹤+環保」服務,對客戶/最終使用者是一個加分項。而 DPP 正好是一個系統整合+資料鏈管理+智慧分析的入口。

三、DPP 的關鍵內容與實務要素

要包含哪些資料?

雖然具體各產品類別的要求仍在細化,但常見/推薦的資料參考包括:

  • 基本產品識別:產品名稱、型號、批號/序號、製造日期、保固資訊。 (Inriver)
  • 材料構成:原料來源、成分、供應商。 (circularise.com)
  • 製造過程與環境影響:碳足跡、能源消耗、用水、廢棄物。 (arbor.eco)
  • 使用/維修/再製資訊:維修記錄、替換零件、可拆卸設計、再利用或回收指引。 (cirpassproject.eu)
  • 回收/處置方式:產品使用終結後怎麼處理、可回收零件、材料恢復率。 (Protokol)

技術/流程要素

  • 需要「唯一識別碼」連結實體與數位。可能是 QR code、RFID、NFC 等。 (impinj.com)
  • 資料管理與資料分享機制:誰能存取、誰能看到哪些資料、資料更新頻率。 (blog.worldfavor.com)
  • 資料儲存、互操作性、標準化:為了整個供應鏈+產品週期,資料結構要可互通。 (維基百科)

實施時機與產品範圍

  • 歐盟目前將某些產品類別(如電池、電子產品、紡織品、建築材料)列為優先。 (blog.worldfavor.com)
  • 實施時間可能從 2026 年起,完整推開到 2027 – 2030 年範圍。 (Shopify)

四、對你公司以及你服務製造業客戶的意義

系統需求:產品從設計、生產、流通、使用、回收,每個階段都會產生資料。你可以為客戶設計「DPP 資料平台」/「數位產品護照服務」:包括資料蒐集、追蹤、識別、可視化、報告。

  • 技術整合:IoT 裝置、感測器、雲端資料庫、區塊鏈或分散式帳本(如果需要完整可驗證鏈)都可能參與。你可以提前掌握架構設計。
  • AI/數據分析機會:當產品護照資料累積,很適合用 AI 做「預維修」、「回收最佳化」、「零組件再利用建議」等增值服務。這正切合你想提供「最經濟且最易上手」AI 環境的目標。
  • 對製造業客戶的顧問定位:你可以幫客戶檢視其產品線是否需要 DPP、目前資料鏈是否完整、哪些缺口、如何從設計階段開始就納入「DPP 準備」。將其視為「合規+商機轉型」的切入點。
  • 風險與競爭優勢:若未來進入歐盟或全球市場,沒有 DPP 準備可能成為門檻。相反,早做準備可成為客戶營銷與差異化的一環(「我們產品可追蹤、可再生、透明」)。

五、你可在近期著手的步驟(建議)

為了讓鈳恩智聯及你的客戶群提前卡位,這些活動值得開始:

  1. 產品線/供應鏈梳理:對現有產品(或客戶導入的系統/IoT 裝置)進行盤點:哪些零件、材料、供應商、製造流程目前資料齊?哪些缺?
  2. 設計 DPP 資料架構:定義要記錄哪些欄位(如:產品ID、材料、製造日期、供應商、維修記錄、再利用建議等)。可先做為內部版原型。
  3. 識別技術方案:決定唯一識別碼方式(QR、RFID、NFC)+資料存取方式(雲端平台、分散式帳本)+資料誰可以看到/編輯。
  4. 制定流程:當產品製造/出貨/維修/回收時,資料如何被寫入/更新?流程如何設計以支援 DPP?
  5. 與客戶/供應商溝通:教育客戶與其供應鏈,讓他們了解 DPP 的意義、準備需求。你可作為顧問,協助建立內部準備計畫。
  6. 技術試點:選擇一條產品線作為試點,做小範圍 DPP 實作,驗證流程、技術、資料鏈,以及未來擴展的可能。

鈳恩智聯

Related Posts

Leave a Comment